月经量减少,难道我卵巢早衰了?别慌,真相在这里
发布于:2025/8/28
让所有女人又爱又恨、牵肠挂肚,一出事就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除了月经,还有谁?,从月经初潮到绝经,三四十年的月经“统治”期里。怕它来,更怕它乱来,又怕它多了,又怕它太少,提前几天猝不及防。推迟几天“糟糕不会怀孕了吧?”,除了反复无常,月经也是很多女性朋友羞于启齿的话:
“怎么可以讲月经?我们都是说大姨妈!”
“月经问题也可以公开谈论的吗?”
嗯?为什么不可以呢?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会从青春期就开始流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月经量过少会有什么影响。
1、什么是月经量过少?
月经量多还是少,在医学上其实是有观测标准的。
在一个月经周期内(5——7 天内)无法铺满一张日用卫生巾——这才叫月经过少,提醒你身体出问题啦!
不过这种月经过少的情况,其实并不常见,可能和宫颈黏连等因素有关(和卵巢没啥关系),也可能和正在服用避孕药有关,是比较容易排查到原因的。
如果大家还是对自己月经量比较担心,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并不是很精准,但可以作为一种估算方法):
只要你的月经量大于一张卫生巾的量,并且没有出现持续性断崖式下跌(减少至原月经量的一半以上),日常在 80 毫升以内都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特别提醒:如果你之前的月经量超过 80 毫升,那属于「月经过多」,可能预示之前的身体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些统计发现,24%的女性可能经历过月经过多(而不是月经量过少)的情况。而在此基础上的月经量变少是好事,是从一个异常状态切换到了正常状态,更不用担心了!
不过,看到这,还是会有疑问:
“就算月经量属于正常的量,但的确感觉月经量变少了,是不是代表卵巢不行了?”
真正的卵巢早衰有三个硬指标:
• 年龄<40岁;
• 至少4个月没来月经或月经稀稀拉拉;
• 两次抽血(间隔4周以上)都发现卵泡刺激素FSH>25——40 IU/L,同时雌激素低得让人心疼。
换句话说,卵巢早衰的标配是“干脆不来”或“乱到离谱”,而不是“稍微少点”。它更像突然停水,而非水龙头开小。
关键区别:
卵巢早衰必定伴随闭经及其他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涩等)。若只是月经量减少但周期正常,且无其他不适,大概率不是卵巢早衰。
子宫内膜“受伤了”
宫腔操作后遗症:人流、刮宫等手术后可能发生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无法正常生长。
炎症感染: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结核会破坏子宫内膜,就像土壤贫瘠长不出好庄稼。
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异常:甲亢或甲减都会扰乱月经。
泌乳素升高:抑制排卵导致经量减少(需排查垂体瘤)。
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月经稀发、量少,常伴肥胖和多毛。
卵巢功能“滑坡”
40岁后卵巢功能自然衰退属生理性变化,而40岁前出现需警惕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不等于卵巢早衰)。
生活方式“出问题”
过度减肥:气血生化无源,导致血海匮乏。
熬夜焦虑:长期压力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避孕药、带有含药避孕环可能减少经量。
注意!若出现以下组合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 月经异常:周期先变短后变长(如从28天→22天→数月不来)。
• 血管舒缩症状:潮热、夜间盗汗、莫名脸红。
• 生殖系统变化:阴道干涩、性交疼痛、性欲减退。
• 情绪问题:失眠、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
怀疑经期有异常,应及时做好检查:
• 优先验孕:有性生活的女性,月经量减少首先要排除妊娠可能。
• 激素检测:月经第2-5天查性激素六项(重点看FSH、E2)。
• 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8mm提示异常)及卵巢窦卵泡数。
• 宫腔评估:疑似粘连者需做宫腔镜或子宫输卵管造影。
总之,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但月经量减少绝不等于卵巢早衰。
但如果长期月经量少,或伴随其他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科学排查原因,别被“卵巢早衰”的恐慌绑架了生活。
国外试管婴儿服务
更多国外试管攻略
预约来电
LOVE & FAMILY
让你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圆梦热线: 4008-25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