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胎停竟是因为这个「伤卵」因素?比免疫还普遍,却一直被忽略!
发布于:2025/9/3
遭遇生化胎停后,不少姐妹排查原因时,常会第一时间想到做免疫相关检查。确实,免疫紊乱是引发胎停的常见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针对性治疗,很多人能成功怀上宝宝。
但如果胎停的核心问题并非免疫异常,即便在免疫治疗上投入再多,也可能难以如愿。
在我们遇到的案例中,不乏这样的患者——经历多次胎停,多年免疫治疗却未能成功怀孕。我们排查原因发现,导致多次胎停的“真凶”竟是胰岛素抵抗?!
你是不是会很疑惑,为什么胰岛素抵抗会和胎停有关呢?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有效干预,希望你能提前避坑,顺顺利利抱娃!
胰岛素抵抗:最隐蔽的胎停原因
备孕姐妹可能大多都知道胰岛素抵抗,可是即便遭遇生化胎停,往往也不会将这与胰岛素抵抗联系起来。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揭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有关。
在2022版《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胰岛素抵抗是复发性流产(RSA)的独立影响因素。无论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史或妊娠期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佳都可能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
1.影响卵子发育和胚胎质量
胰岛素作为人体内关键激素,核心功能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后经氧化磷酸化生成ATP,为细胞供能。
当胰岛素抵抗发生时,很可能会损害线粒体功能,使卵泡供能不足,直接影响胚胎质量。
胚胎质量差是导致生化胎停的常见原因,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人体氧化应激水平会升高,这种环境对胚胎发育不利,可能导致胚胎“破碎”,其损伤原理和卵母细胞在胰岛素抵抗中受损类似。
除此之外,血糖波动还可能干扰胚胎减数分裂纺锤体的正常形成,进而引发受精、卵裂、着床过程中的障碍,甚至导致流产。
这也提醒我们,在应对胚胎染色体异常问题时,也不能忽视胰岛素抵抗这个潜在的影响因素。
2.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对胚胎“开放”。我们可以将这个特定时期想象成子宫与胚胎之间的“交房时间”。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就像错过了交房一样,胚胎就无法在子宫内“入住”。而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则是这个“交房”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是分布在子宫内膜中的一种蛋白质,是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的标志分子之一,在胚胎着床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会引起PCOS患者子宫内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表达降低,导致葡萄糖摄取量降低,子宫内膜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使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胚胎植入及胚胎发育受到影响。
3.引发慢性炎症和高凝状态
免疫和高凝有时候也跟胰岛素抵抗高度相关,并不总是由免疫自身出现问题所引起。
实际上,代谢性炎症这一概念揭示了慢性代谢失调与轻度炎症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炎症反应往往涉及多个器官释放的促炎细胞因子。
具体而言,胰岛素能刺激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黏附分子、follistatin及C反应蛋白,导致它们在血清中的浓度上升。
此外,高水平的胰岛素还会促进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进而引发血液高凝状态。
同时,胰岛素还会加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进一步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影响胎盘血供,使滋养层发育不良,导致流产。
因此,如果免疫凝血异常治疗无效,其根源很可能在于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如果不解决这一源头问题,而只是单纯地抑制免疫功能,就如同一边灭火一边却在点火,效果有限。
此时,只有准确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效解决胰岛素抵抗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免疫过度活跃和高凝状态的原因,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可能大家一听到胰岛素抵抗,首先想到的就是二甲双胍。在胰岛素抵抗早期,由于胰岛细胞会进行代偿性分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血糖水平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此时二甲双胍的应用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还对心血管及脑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对于体重超标、糖脂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患者以及某些类型的糖尿病患者。
但为什么有些姐妹二甲双胍治疗无效呢?实际上,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很多。比如,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调节基础血糖的皮质醇分泌增加,进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最终可能发展为胰岛素抵抗。
同样,焦虑、生活压力以及长时间的应激状态也会促使肝脏细胞生糖作用增强,并伴随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对于这类由生活方式因素引发的胰岛素抵抗,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往往是更为理想的解决之道。
此外,炎症、高血脂等病理状态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炎症和高血脂会增加游离脂肪酸的数量,进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正常传递。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肪肝以及慢性缺氧状态同样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
在这些情况下,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往往效果不佳,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抗炎治疗、血脂调节、改善线粒体功能等,以全面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控制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除胰岛素抵抗外,还存在肝糖释放不足的问题时,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肝脏的糖异生作用,减少肝糖的释放,从而加重病情。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空腹和三小时血糖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当空腹或三小时血糖偏低,且患者在饥饿状态下出现明显的低血糖反应时,应考虑是否存在肝糖释放不足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行肾上腺皮质醇节律检查等相关检查。一旦发现这类问题,我们的治疗和调理方向也需随之改变。
比如,饮食上需要调整进食频率,保证慢碳水化合物的稳定供应,以此帮助改善肝脏与肾上腺功能,增强肝脏储存和释放糖分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宜过度削减碳水摄入,且多数情况下也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司美格鲁肽等药物。
总之,胰岛素抵抗的调理绝非“一刀切”的简单模式,它关联着身体代谢、内分泌系统、日常作息习惯等多个维度。只有精准定位自身问题的核心,才能让调理方案更具针对性,效果也更显著。
如果你正受胰岛素抵抗困扰,不妨从排查诱因入手,借助专业的分析为自己定制专属调理方案,更高效地向宝宝靠近。
国外试管婴儿服务
更多国外试管攻略
预约来电
LOVE & FAMILY
让你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圆梦热线: 4008-25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