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顶刊发文:反复种植失败,万万没想到最强预测因素竟是它
发布于:2025/6/27
反复种植失败,也叫反复不着床,我科普过很多次,也介绍过很多影响反复种植失败的因素,比如胚胎因素、内膜因素、母体环境因素等。
以上说法都比较笼统,这三个因素又可以衍生出很多个因素,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强预测因素呢,或者哪些因素对反复不着床来说是最关键因素呢?
当然高龄是众所周知的风险因素,也是2023年ESHRE建议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是年龄不可逆,还有哪些因素非常关键是所有人都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学者王琼研究团队刚刚在全球生殖类顶刊《人类与生殖》上发表单中心研究文章,确定了影响种植失败的四大风险因素,其中一个因素为最强预测因素。
到底是什么?赶紧跟着橄榄树生命一起来看看吧!
01、顶刊提示:AMH是最强预测因素
这是一项基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辅助生殖技术周期的队列研究。
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的15329个周期中,确定了298名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和2056名对照组(在1-2个移植周期内实现胚胎成功种植的女性)。
研究者从她们的电子病历系统中收集了患者的基本特征、生育史、实验室指标(自身抗体和内分泌因子)、超声、腹腔镜、宫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使用一种高级的计算机算法,来分析收集到的几十种信息,找出哪些因素最能把这两组人分开。
研究者基于32个变量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显示:AMH水平高是好事,研究发现,这个数值越高,反而越不容易出现胚胎反复着床失败,这是最强有力的预测信号。
这完全颠覆了以往的研究,以往研究认为AMH不具备影响胚胎着床的影响,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它是种植能否成功最强的预测因子。
这是使用大数据模型来推算的,完全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所以经历多次种植失败的姐妹,请一定要考虑一下这个因素的影响。
子宫环境也很关键,根据以往的认知,反复种植失败有三分之一因素归结为种子问题,三分之二归结为内膜环境,这次也强调了内膜的重要性。
研究指出在内膜因素中,慢性子宫内膜炎很影响胚胎着床,是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的第二大风险因素。
宫腔粘连是一个我们很容易忽视的因素,也是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因素,但是在反复胚胎种植失败中,它占第三位风险因素。
除了以上三大风险因素,体重指数是第四个大风险因素,体重过高或过低也严重影响胚胎着床,注意BMI过低也是包含在内的。
除了这四大风险因素之外,高龄、高促卵泡激素(FSH)、高雄激素、有息肉、复发性流产史、多囊卵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均为风险因素。
研究还发现,以前成功生育过宝宝的女性,再次做试管时更不容易出现反复着床失败,是反复种植失败的保护性因素。
有人说AMH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即便它是最强预测因素,貌似我们也没办法进行改善,这是不是说明我们抱娃无望了呢?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多个研究发现,AMH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方法得当,提升AMH并非遥不可及。
02、顶刊给出的AMH提升方案
我们来看一个2024年《人类与生殖》的综述文章,看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让我们的AMH得到系统改善。
研究者们做了一项大型的整理分析,收集了2023年11月以前发表的所有相关研究,筛选出65项合格的研究,系统阐述了和AMH有关的因素。
他们发现了四大因素影响AMH的高低,具体主要有:
体重指数(BMI),体重越重,AMH水平越低,体重指数每升高一个单位,AMH水平平均会下降0.015-0.2ng/ml。
吸烟:相比不抽烟的女性,现在正在抽烟的女性AMH水平明显偏低,平均低约0.4-1.1ng/ml,或者说低了4%-44%,相当可观。
文中没有说一手烟还是二手烟,但橄榄树生命通过之前的研究认为,二手烟比一手烟的影响更大,所以姐妹们一定要注意二手烟这个因素。
避孕药,正在吃口服避孕药的女性AMH水平也明显偏低,比不吃的人平均低了17%到31%左右。
研究者还看到,吃了9周避孕药后,AMH平均下降了近2ng/ml,另外她们的AMH水平在同龄人中的排名也普遍下降了。
说句题外话,年龄对AMH的影响才是11%,足可见避孕药的影响之大。
体育锻炼,这主要是针对特定人群,主要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规律运动12周后,她们的AMH水平也会下降,但是排卵水平提高,是卵巢功能改善的现象。
也就是说通过减肥,降低BMI,戒烟,远离二手烟,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以让AMH实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另外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也能有效提升AMH水平。
研究者给这些女性服用了30万单位维生素D前后,评估了合格患者的AFC和AMH、FSH、维生素D水平、钙、磷酸盐、碱性磷酸酶和对位素的血清水平。
结果发现,AFC和AMH、维生素D水平、磷酸盐和钙水平在统计学上显著增加。补充维生素D后,观察到FSH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统计学显著下降。
除此以外,还有研究认为乳制品的摄入和AMH下降相关性比较强,这项研究测试的是健康的普通女性,跟踪的平均时间为16年。
被研究者的基线年龄为37.2岁,AMH中位下降率为每年5.7%,在饮食与AMH的关系中,研究者发现乳制品与AMH下降关系最为密切。
每一个标准差的摄入量,乳制品导致AMH降低了47%,牛奶降低38%,发酵乳制品降低36%。
03、慢性子宫内膜炎必须要关注的点
慢性子宫内膜炎其实标准治疗大家都清楚,没必要过多解释,但是抗生素治疗真的能改变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吗?
有研究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有点颠覆性的结论,所有有内膜炎的姐妹都要重视这个问题。
研究认为,只有当慢性内膜炎病情在后续对照活检中得到治愈时,抗生素治疗才能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后续试管婴儿中的妊娠结果。
否则,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持续性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临床结果有所改善。
也就是说,一旦确诊慢性内膜炎,并不是抗生素治疗一两个疗程就自动默认治愈的,只有再次活检,确诊治愈,才能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
04、宫腔粘连关注改善新方法
宫腔粘连传统治疗方法是术后临时放个“支架”(比如节育器、气囊导管)在子宫内撑开空间,术后四周左右再去门诊检查一次,看看有没有新的粘连。
如果有,就顺便处理掉,如果没有就证明手术成功。
轻中度粘连分解能改善子宫环境,有利于怀孕,但一般只有重度粘连对怀孕的影响最大,所以很多新的研究主要针对重度粘连,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PRP宫腔灌注。
我们来看上面这个对PRP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元分析,通过这个分析得到的结果比较权威。
研究者搜索了四大医学数据库,把截止2021年11月的相关研究都找出来,他们只关注最可靠的研究类型,随机对照研究。
主要看手术后粘连评分、复粘率,次要结果看临床妊娠率、月经持续事件以及月经量。
这项研究共找了329位女性,有五项随机对照研究符合研究者的要求,我们来看主要结果。
子宫里灌注PRP的那些姐妹,手术后粘连评分比没放那组更低(平均低了1分),子宫情况变好;
没有宫腔灌注的姐妹大约有23%的人又出现了严重的复粘,而用药姐妹这个比例只有7.6%,这说明宫腔灌注PRP大大降低了严重粘连复发的风险;
对于临床妊娠率来说,宫腔灌注PRP组成功怀孕比例为37.1%明显高于不用药姐妹(20.7%);
宫腔灌注PRP姐妹,月经来的天数更接近正常水平;
最后,宫腔灌注PRP的姐妹,一次例假需要用到的卫生巾数量也增加了,说明月经量也变多了。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人自体全血经离心后获得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成分,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通常为全血的3倍以上),还有大量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
PRP治疗不仅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还可以改善内膜的功能,为薄型内膜、宫腔粘连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我们没有说,那就是BMI的改善,但这个因素没有更省力的办法,要么管住嘴,要么迈开腿,为了孩子,希望大家生活更自律更健康。
反复种植失败是试管婴儿领域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到底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众说纷纭,但是能够登上顶刊,足以证明其权威性。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姐妹们可以对这四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让反复种植失败不要成为你试管路上的绊脚石,加油!
国外试管婴儿服务
更多国外试管攻略
预约来电
LOVE & FAMILY
让你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圆梦热线: 4008-25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