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卵子到胚胎:时间为何成为染色体异常的“催化剂”?
发布于:2025/7/9
怀孕本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也是每个家庭的美好愿望。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胚胎都能顺利长大,孕早期出现胚胎停育、流产后该怎么办呢?
不要过于沮丧和惊慌,找出元凶最重要!
孕早期出现胎停、流产,50%-60%是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这时候也有姐妹疑惑:
“这不对吧!我和我老公的染色体都正常,为什么配出来的胚胎染色体是异常?”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知道“非整倍体”的底层机制,我们往下一探究竟!
1、染色体异常分两类:遗传 vs 结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大致可分为两类:
A类:遗传性染色体问题,比如夫妻一方带有平衡易位、缺失等。
B类:卵子自身“结构性脆弱”所致的非整倍体,这是大龄患者最常见的类型。
很多高龄女性面临的胚胎染色体问题,不一定是因为遗传缺陷,而是卵子“本身老了”,再高速发育的时候,散架了……
年轻的卵子,就像一面刚装修完的新墙,墙纸贴得整整齐齐。
随着年龄增长,这面墙逐渐老化、潮湿,胶水开始失效,墙纸开始翘边。
这个“胶水”,就是科学上所说的粘连蛋白(cohesin)复合物,它的作用是把染色体牢牢黏在一起,确保卵子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够正确分离。
研究表明,cohesin的表达是一次性的,主要在青春期前合成,在之后不再补充,而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退化,是高龄女性非整倍体胚胎比例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胶水”不可再补充,那我们能做的只有:
•减少风吹雨打——避免卵子在发育过程中受到过度刺激;
•改善环境——降低氧化应激,让现有的“胶水”尽可能稳定。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自由基是“破坏胶水”的元凶。
在试管周期中,尤其是使用促排卵药物时,身体进入“超生理状态”:
自由基生成加剧、抗氧化防御失衡,最终导致线粒体受损、DNA不稳、染色体分离出错。
多项研究证实,自由基不仅会损伤卵母细胞结构,还影响微管装配,从而提高非整倍体风险。
3、“修墙补漏”式策略
在试管婴儿(IVF)过程中,通过PGT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对胚胎进行染色体筛查,选择健康的胚胎移植,可显著提高成功率,降低流产风险。
•PGT-A:筛查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唐氏综合征)。
•PGT-M:针对单基因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
•PGT-SR:适用于染色体结构异常(如平衡易位)的夫妇(有一定的概率和门槛)。
流产物遗传学分析
对于反复流产的患者,建议对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或高通量测序(NGS),明确是否由胚胎染色体异常导致,以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降低卵子“刺激”
避免一次性取太多卵子,减少超强促排方案,高龄女性建议采用“个性化微刺激”。
生活方式优化
•避免接触辐射、有毒化学物质(如甲醛、农药)。
•补充叶酸、维生素D等营养素,改善卵子和精子质量。
•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减少氧化应激对生殖细胞的损害。
最后,再提醒一个各位姐妹,不管目前有没有生育计划,都需要注意保养卵巢,它不仅关系着我们的青春靓丽和曼妙身姿,也决定着我们自身的生殖健康。
国外试管婴儿服务
更多国外试管攻略
预约来电
LOVE & FAMILY
让你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圆梦热线: 4008-25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