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多胚少”之谜:为什么获卵数与胚胎数不一致?
发布于:2025/10/18
对于试管人群来说,整个试管前期的工作,都是为了能够有更好的胚胎而努力。
所以,当满心欢喜地数着“小有盈余”的卵泡,期待能有更多富含生机的胚胎宝宝时,却被告知胚胎只有1-2个,这种巨大的落差感真的很难让人不破防。
实际上,取卵多但胚胎少并非是个例。
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获卵数与胚胎养成的个数并不相等。
卵泡 “发育不同步”,成熟的才有用
促排后,卵泡就像 “一群考试的学生”,有的提前成熟(过熟老化,卵子质量下降);有的没长熟(直径<18mm,取出来也没法用),只有 “大小刚好、成熟度够” 的卵泡,才能取出可用卵子。
临床数据显示:成熟卵子获取率约 80%,也就是说,B 超看到 10 个卵泡,最终能取出 8 颗左右可用卵子,剩下 2 个可能因 “太嫩” 或 “太老” 被淘汰。
技术限制,有的卵泡 “够不着”
卵巢位置太深、卵泡太小,或卵巢有粘连,都会导致取卵针 “找不到目标”。
比如有的卵巢躲在子宫后面,就像 “藏在迷宫里”,取卵时可能会漏掉 1-2 个小卵泡,不过这种情况概率低(约 5%-8%),经验丰富的医生会通过 B 超精准定位,把 “漏网之鱼” 降到最少。
空卵泡、黄素化
“空有外壳没内容”少数卵泡看起来饱满,其实里面没有卵子(空卵泡),或卵子没排出来却提前形成黄体(黄素化),这两种情况都会让 “取卵数减少”。
研究显示:空卵泡发生率约 2%-3%,黄素化发生率约 5%-10%,多和卵巢功能、促排方案有关,不是 “身体差” 的信号。
2、为什么取卵数≠受精数?
卵子质量差,“拒绝” 精子进入
如果卵子染色体异常、透明带太厚,或细胞质不成熟,精子就没法穿透,甚至结合后也会 “中途散伙”。
比如 35 岁以上女性,卵子染色体异常率达 30%-40%,这类卵子受精成功率比年轻女性低 20%。
精子不给力,“追不上”
卵子精子活力低(跑不动)、畸形率高(形态不正常),或 DNA 碎片率高(遗传物质有损伤),都会导致 “配对失败”。
比如精子活力<32%,常规受精率会从 70% 降到 40%;如果是严重弱精,还得用 “显微注射”(把精子直接注入卵子),才能提高受精率。
实验室环境 “太苛刻”
胚胎实验室的环境差一点都不行,体外受精对温度、湿度、培养液成分要求极高:温度差 0.5℃,或培养液 pH 值偏一点,都可能影响精卵结合。
数据显示:常规试管婴儿(精卵自由结合)受精率约 70%,显微注射受精率约 80%-90%。也就是说,取 8 颗可用卵子,常规受精能成 5-6 颗受精卵,显微注射能成 6-7 颗,剩下的 1-2 颗可能因 “环境不适应” 没受精。
3、为什么受精数≠胚胎数?
“分裂失败”,刚起步就夭折
约 5% 的受精卵,连第一次分裂(1 个细胞变 2 个细胞)都完不成,直接 “夭折”。这多是因为精卵遗传物质有问题,没法启动发育程序,属于 “自然淘汰”。
“碎片太多”,发育潜能差
胚胎分裂时会产生代谢废物(碎片),就像 “建房子掺了沙子”:碎片超过 25%,胚胎就很难继续发育,会被判定为 “劣质胚胎”。
研究显示:35 岁以下女性,碎片率>25% 的胚胎约占 20%;35 岁以上女性,这个比例会升到 35%,所以高龄妈妈的胚胎淘汰率更高。
“发育速度异常”,染色体可能有问题
正常胚胎的发育有 “时间表”:受精后第 3 天分裂成 8 个细胞,第 5-6 天形成囊胚。
如果分裂太快(第 2 天就变 8 个细胞)或太慢(第 4 天还是 4 个细胞),大概率是染色体异常,即使养成胚胎,移植后着床成功率也低(<10%),会被淘汰。
如果做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胚胎还要过 “染色体筛查关”,约 30%-50% 的胚胎会因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被淘汰。
尤其是 40 岁以上女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 60-85%,可能 10 个受精卵最后只剩 2-3 个合格胚胎,也可能更低概率。
总之,从促排到移植,好孕的每个过程中其实都存在着一定的“折损率”,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各位姐妹看到这先别慌!橄榄树生命生殖中心医疗团队会尽力帮助大家降低这份“折损”。
作为患者,我们应该更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即可,相信好孕将离您越来越近!
国外试管婴儿服务
LOVE & FAMILY
让你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圆梦热线: 4008-25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