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个孕居然得了糖尿病?这些人群需高度警惕!
发布于:2025/10/20
当你沉浸在孕育新生命的喜悦中,一次次通过产检就像闯关游戏。然而,有一关却让无数准妈妈措手不及——“妊娠期糖尿病”(GDM)。
“我平时很健康啊?”
“我都不爱吃甜食,怎么会这样?”
别慌,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每6位准妈妈中,就有1位可能受到它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彻底读懂它,这不仅是关于健康,更是关于如何安心度过孕期。
妊娠期高血糖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指妊娠前血糖正常,妊娠期才出现,被称为“妊娠期糖尿病”;
另一种是指在孕前已有糖尿病的基础上怀孕,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妊娠期糖尿病,约占85%。
根据获得全球认可的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提出的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一阈值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空腹血糖(FPG)≥5.1 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 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 mmol/L。
我们知道妊娠糖尿病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有关,比如2024年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包括85项单胎妊娠研究和27项双胎妊娠研究,结果发现:
在妊娠糖尿病单胎中,与对照组相比,妊娠高血压风险增加85%,引产风险增加36%,剖腹产风险增加31%,大于胎龄儿风险增加61%,早产风险增加36%,新生儿重症风险增加43%。
在妊娠糖尿病双胎中,与对照组相比,妊娠高血压风险增加69%,剖腹产风险增加10%,大于胎龄儿风险增加29%,早产风险增加19%,新生儿重症风险增加20%。
同时,在妊娠糖尿病双胎孕妇中,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死亡风险也都相应增加。
总之,在单胎和双胞胎怀孕中,妊娠糖尿病与产妇和围产期不良结果的风险增加有关,在双胞胎怀孕中,妊娠糖尿病可能对一些不良围产期结果产生较轻的影响。
如果以下这几条描述中,有一条或多条情况与自身符合,孕妈妈可就要小心了:
• 年龄≥35岁
• 孕前超重或肥胖
• 糖尿病家族史
• 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不良产科病史(有过流产史,曾分娩巨大儿、胎儿畸形和羊水过多史等)
• 高血压或高脂血症
• 多胎妊娠
• 本次妊娠发现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
• 高糖、高脂的不健康饮食习惯
万一“中招”了,那就属于高危孕妇范围,但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可不只是高危孕妈妈该做的事,要想摆脱“甜蜜的烦恼”,检查对所有孕妈妈来说很有必要。
想要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科学干预,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糖耐量测试。
糖耐量试验,也称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也就是常说的“喝糖水”。
这项检查可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也是用于临床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主要方法。
被试者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多次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手段,建议在孕24-28周进行测试。
3、确诊了,该怎么办?
有些孕妈妈可能会对控糖用药感到不安,担心孕期服药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实际上,孕期控糖的首选是调整饮食并适当运动,只有在调整生活方式无法达成控糖需求时,孕妈妈才需要遵从医生的指导服药。
日常生活中,“糖妈妈”们可以这么做:
(1)合理膳食
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如蛋糕、奶茶、饼干等高糖、高脂的饮食,增加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确保肉、蛋、奶摄入充足。
(2)适当运动
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或慢跑等,避免剧烈运动。
(3)定期监测血糖
总而言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跨过妊娠期糖尿病这道关不是件难事。
妊娠期糖尿病和普通的糖尿病不一样,可不会跟着“糖妈妈”们一辈子,大多数孕妇的血糖水平在产后3个月左右就能恢复正常,千万不要过度焦虑哦!
国外试管婴儿服务
更多国外试管攻略
预约来电
LOVE & FAMILY
让你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圆梦热线: 4008-257-611